全国人大代表,长安汽车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朱华荣
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,自动驾驶就像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的一匹黑马,正以风驰电掣之势改变着交通出行的格局。“乘用车领域L2级驾驶辅助新车渗透率已突破50%,长安汽车等9家头部车企已率先开展L3有条件自动驾驶试点,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,但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法规支撑。”2025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,长安汽车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朱华荣立足汽车行业的发展,建议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标准和法规。同时,针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,他还提出了关于汽车行业的三项议案,分别是统一构建海外汽车市场共性数据库、车辆购置税分层分级征收及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等。
3月11日上午,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,长安汽车如何应对汽车行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、数字化变革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朱华荣代表。
政府采购新能源车有示范效应,降低成本节能减排
2024年12月,财政部办公厅下发《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》(财办库〔2024〕269号,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要求公务用车采购新能源汽车不低于30%,其中,对于路线相对固定、使用场景单一、主要在城区行驶的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,原则上100%采购新能源汽车。汽车企业如何看待公务用车的新能源化,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呢?
朱华荣代表认为,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,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越来越丰富,续航里程也越来越高,能够满足政府单位,从低端到高端、不同使用场景的采购需求。《通知》的出台,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三点:一是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,从政策上给予新能源汽车更大力度的支持;二是能有效实现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的控制。例如,政府单位晚上通常不使用车辆,新能源车就可以在夜间这段闲置时间进行充电,既避免了对社会公共资源的占用,又降低了使用成本;三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助推“双碳”政策落实,实现节能减排。政府单位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,不仅向社会树立绿色出行典范,也向国际展示了我国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行动。
接入AI智能技术,增强核心竞争力
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,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,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。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,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,促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。汽车行业从传统的制造业开始向智能化、数字化发展。
“早在2017年,我们就意识到未来的汽车产业将向智能化、低碳化转型。基于这一判断,我们当时就提出公司要从传统机械企业向智能、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,这是长安汽车的战略。”朱华荣代表告诉记者:“我们把‘智能化’放在前面,是因为未来下半场的竞争核心是智能化。”
为了应对行业的变革,长安汽车持续推进战略转型,目前已经成立了十七家科技公司和技术研究中心。“原来我们的智能化人才只有几百名,现在已经发展到有5000余人的专业人才队伍,还形成了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。” 朱华荣代表直言,新增的人才结构和资源全部都投入到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领域。
在智能化布局方面,长安汽车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,创新性的接入AI技术,打造了“AI定义汽车”的电子电气架构——SDA平台。朱华荣代表透露,SDA平台能赋予未来汽车向智能汽车机器人的方向转变,在智能座舱、智能驾驶和智能车控三大领域,全方位改造传统汽车,创新产品,推动智能化技术在产品上快速实施。
不仅如此,长安汽车还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和生产制造流程。朱华荣代表进一步补充道:“我们打造的渝北新工厂叫‘数智轻工厂’,相比于原来的传统工厂,数智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0%,制造成本降低了20%,用电量降低了19%,效果非常好。”